一、工藝編制的原則:
1、質量原則。必須使按工藝加工的產品最終質量達到相關圖紙或文件的要求。
2、效益原則。考慮生產安排的方便及提高生產率等。
3、經濟原則。在滿足要求的前提下,考慮盡可能降低成本。
4、同時要考慮操作者的勞動強度、環境保護等。
二、工藝編制的基本步驟:
1、熟悉產品圖和相關企業標準及國家標準和客戶的要求。
2、了解毛坯圖紙各種要求。
3、擬定工藝路線,選擇定位基準和安裝方式。
4、選擇加工余量,計算工序尺寸,確定條件及檢驗方法。
5、確定各工序加工設備。 工藝確定后,必須先進行工藝試驗,驗證其正確性、合理性、經濟性等。同時,工藝具有暫時性和相對性,批量生產使用的工藝也會因一些客觀條件的變化需做適當的調整。
1、接觸角:滾動體與滾道的接觸點或接觸線的中點的公法線與軸承的徑向平面的夾角。一種軸承可以有兩個不同的接觸角(如圓錐滾子軸承),一般所說的接觸角指外接觸角。 角接觸球軸承可承受徑向和單向軸向載荷,也可承受純軸向載荷。隨著接觸角的增大,其所能承受軸向載荷也增大。極限轉速高。 ①單列角接觸球軸承。7000C(36000)系列,接觸角15°;7000AC(46000)系列,接觸角25°;7000B(66000)系列,接觸角40°。國外還有7000A系列,接觸角30°。 ②分離型角接觸球軸承。S70000(206000),其內圈、外圈可分別安裝,適宜于安裝條件受限制的場合。 ③四點接觸球軸承。雙半內圈四點接觸球軸承,QJ0000(176000);雙半外圈四點接觸球軸承,QJF0000(116000)。內外圈可分離,接觸角35°。可承受雙向軸向載荷。 ④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一般接觸角為30°,也有取25°的。同樣的外型尺寸,有時根據所要求承受載荷的不同,可設計成無裝球缺口和有裝球缺口兩種。有裝球缺口的能裝較多的鋼球,可承受較大的載荷,但使用轉速較低。還有一種相對特殊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即所謂的第一代輪轂軸承,有兩個內圈和一個外圈。
2、角接觸球軸承精度等級。共分五級,0,6,5,4,2級,依次等級由低到高。一般標識于軸承型號后面,前加字母P,并用“/”隔開,如7203C/P4,但P0級省略不標。不同的精度等級有不同的尺寸公差和旋轉精度要求,等級越高,其成品要求也越高,因而其組成零件的各種要求也越高。
3、游隙。四點接觸球軸承和雙列角接觸球軸承軸向游隙要求有國家標準。四點接觸球軸承軸向游隙分C2、C0、C3、C4四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軸向游隙分C2、C0、C3三組,C2組最小,C0組產品上不標識。也有一些游隙要求可以不按國標要求裝配,主要依據客戶特殊要求采用。單列角接觸球軸承游隙沒有統一規定,但為控制接觸角的的公差,產品圖一般都標明徑向游隙要求。